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脊髓灰质炎防治知识

阅读次数:    发表时间:2012-04-18 09:17:05    『关闭窗口』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病 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症 状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一般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40日,最初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1周后单独采用消化道隔离。密切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20日。健康带病毒者被检出之后,应按患者要求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污染的物品必须彻底消毒。搞好卫生,消灭苍蝇,加强饮食、饮水的粪便管理。

  三、保护易感者

  (一)主动免疫:此为目前国内常用的免疫方法。

   口服减毒活疫毒  我国现行的口服疫苗采用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减毒株分别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成的三价疫苗糖丸,颜色为白色,每人用剂量为1重糖丸一粒,所含病毒总量为5.9LgTCID50 。年满2个月的儿童开始服用,连服3个月,每次间隔时间为4-6周,4岁时加强免疫一粒。以凉开水送服;切忌用热水,以免将病毒杀死而失败。

 (二)被动免疫 未接种过疫苗或先天性免疫缺损儿童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0.30.5 ml/kg)或胎盘丙种球蛋白(剂量加倍)。注射后1周内发病者可减轻症状,25周后不发病者可认为已获得保护。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