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阅读次数:    发表时间:2012-05-20 09:17:43    『关闭窗口』
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HBV),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简单说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没有肝脏炎症。

慢性乙肝是一个复杂的、难治的疾病,无论从乙肝的病毒因素、患者个体差异还是目前治疗进展等方面,都说明乙肝治疗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医疗工程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未被感染HBV,接吻已经表明不会传染。

我国大学生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从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举办的乙肝新闻报道培训班上获悉,我国高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仅在30%左右,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一份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新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6%,江西、广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的一些院校携带率超过10%,高于近期卫生部公布的15岁至59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8.57%的平均水平。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报告认为造成我国高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乙肝的危害认识不够、没有自觉接种意识;部分学校不组织学生统一接种或学校没有预防接种资质,不能够进行接种等。
   
此外,也有不少学生虽然入学前接种过疫苗,但是说不清楚具体是哪种疫苗、是否完成全程接种,这对统计高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也造成了影响。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3-5年加强注射一针以维持有效的抗体滴度。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3-5年)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点击下载文件: